史书中对羌人制造皮靴也有记载!青海省文史学者任玉贵先生说:“《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当时,昆仑、析支、渠搜三个西戎小国已经掌握了织皮的技术,并向中原王朝进贡织物和兽皮.于是,很多人认为革履的发明者就是西戎羌人,革履就是用兽皮制作的鞋子.”这种对动物皮子的处理技术,被后来的皮绣所吸收。有专家认为,陶靴上的纳制技术,与今天皮绣使用的工艺很接近,这或许就是皮绣的工艺雏形!
湟源皮绣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吸引越来越多的保护者和传承人!作为湟源皮绣非遗传承人的冯海萍从事皮绣工作已有16年。作为皮绣的第一批研发人员,冯海萍和其他几位合伙人创办了皮绣公司,通过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刺绣产业孵化中心和重要的刺绣品集散地,研制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收藏品、旅游产品、文创产品等,将皮绣技艺传承、延续和发扬光大!“湟源皮绣工艺从简到繁、从粗到精,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
我们推荐青海羌韵绣艺培训
高品质青海羌韵绣艺培训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民族瑰宝却很少有人知道了!岁月像一条匆匆流淌的河流,带走了许多的往事和记忆,可沉淀下来的却是闪光的艺术珍品!湟源县文化馆副馆长张永福面容清瘦,深陷的双眼炯炯有神,说起皮绣,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湟源,史称“西戎羌地”“丹噶尔”,这里是羌人早期生活栖息的地方,也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农耕文化与牧业文化的结合点,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盛唐时在此曾设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宋代为丝绸南路要冲!
隐藏在西南山区的皮绣密码先秦时期,因为争战等原因,居住在青海高原上的一部分羌人开始南迁,氐羌文化也随着羌人南下,西戎羌人发明的织皮技术和革履也传至我国西南地区!1993年,任玉贵和几位专家一路南下,到了四川省的一座羌寨!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寻找古羌人对皮毛的处理技术,以完善我省皮绣的工艺技术!在那座羌寨中,任玉贵等人看到了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皮绳,这条绳子是用一张完整的牦牛皮裁割制成,有三十多米长,有筷子粗细,十分坚韧.
这只彩陶靴的样子与现在的靴子很相似。三千年前的制革术这只彩陶靴由靴筒、靴面和靴帮、靴底组成,靴筒与靴帮、靴面之间用两条曲形的条纹相隔,而靴面、靴帮与靴底有明显的衔接痕迹!“靴帮与靴底的连接处呈向外突出的内纳状,给人一种缝合的感觉.”我省考古学家李国林说!彩陶是先民对当时生活的真实反映,这只陶靴的造型应当是古代先民所穿靴子的直接反映,这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羌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制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