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设计中采用“柔性耗能”理念来减小结构振动响应,通过调整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来实现预期抗震水平。传统设计以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为代价秉持“硬抗”理念,采用优化关键构件的特征几何尺度、放大构件材料强度等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人所公知,地震的发生有极强的随机性和破坏性,因此,传统设计不仅难于保障建筑结构及生命财产安全,还可能大幅度增加建设成本。结构消能减震又称耗能减震,其机理是在特定构件的界面连接处安装耗能器,通过耗能器将地震动输入的机械能转化成能够均匀耗散的热能从而使得结构振动响应降低,或者通过新结构中的原结构和附设装置分别作为主结构和子结构联合承担振动作用,从而获得调谐,并将振动反应控制在预期值以内。在采用消能减震方法的情况下,在较低级别地震或风振作用下结构可以获得足够的初始刚度而保持弹性状态;而在较高//级别地震或风振作用下,当结构的侧向变形尚未开始变大时,耗能装置就能先于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从而避免结构的承重构件进入到非弹性状态。黏滞阻尼器是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内被普遍采用的是单出杆式黏滞阻尼器,还有黏滞阻尼墙黏滞。两种阻尼器已在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阻尼器一般是布置在建筑物接近于顶部的位置上,目前在结构上的安装方式主要有对角支撑、人字型支撑、套索式支撑、剪刀式支撑等几种。阻尼器施工时可参考相关标准的要求,消能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布置应遵循:(1)消能部件宜根据需要沿结构主轴方向设置,宜使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形成均匀合理的结构体系。(2)消能部件设置在相对变形或速度较大的位置。当采用墙型连接时,位移型消能器可先布置在靠近柱边位置,速度型消能器可先布置在跨中位置。(3)消能部件的布置不宜使结构出现薄弱构件或薄弱层,同时保证结构沿高度方向刚度均匀。(4)消能部件的设置,应便于检查、维护和替换,设计文件中应注明消能器使用的环境、检查和维护要求。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检测满足消能器使用环境下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5)采用层间支撑型、悬臂墙型、连梁式设置消能器的结构,布置消能器楼层的数量,多层建筑不少于总层数的二分之一、高层建筑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在布置消能器的楼层中,消能器实际z大出力之和不低于楼层总剪力15%的楼层不少于一半。消能器的z大间距宜按剪力墙间距的相关要求确定。(6)采用伸臂或悬臂式阻尼桁架的结构,宜结合结构加强层数量及减震效率敏感度设置。
Copyright © 云南煤化工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